2025年3月下旬,经济贸易学院红色金融创新班以一场“理论+实践”的沉浸式教育活动引发关注。从创新创业基地的沉浸式教学,到方志敏纪念馆的实地研学,师生们深入追溯红色金融先驱方志敏的经济睿智,在历史洪流与当代现实的激荡交汇中,共同探寻金融报国的崭新时代路径。
理论课堂:解码方志敏的“经济密码”
3月24日,济民楼B406教室的理论教学以革命影像《可爱的中国》拉开序幕。学院党委书记刘志强与师生们共同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金融探索。课程突破传统革命史叙事框架,聚焦方志敏在赣东北苏区的经济实践创新。从“战时工贸体系构建”“红色股票发行”等六大维度,系统还原方志敏在赣东北苏区的经济实践。通过1931年苏维埃银行票据、对外贸易处档案等珍贵史料,揭示“发展经济保障财政”的战略思想和实践智慧。多维度历史剖析让红色金融班的学生受益匪浅。来自2023级的王若涵感慨道:“原来红色金融不仅是历史,更是一套打破封锁的经济方法论。”


实践研学:在红色热土触摸信仰温度
3月30日,经济贸易学院红色金融创新班在学院党委书记刘志强的带领下,赴上饶方志敏纪念馆开展红色研学活动。实践研学活动巧妙融合了史料对话的深邃、情景共鸣的震撼与专业思辨的锐利,为学生精心打造了一堂生动的‘行走思政课’,有力促进了红色基因与金融创新教育的深度融合与共鸣。在纪念馆参观400余件文物文献时,1933年发行的苏区股票复刻件引发热议。刘志强书记现场深刻解读道:‘这些股票,不仅承载着融资的历史使命,更是人民群众对红色政权坚定信念的鲜活见证’在囚室场景复原区,铁栅栏上的血书与《清贫》手稿形成震撼对比。创新班学生涂莹慧久久驻足,感慨万千:‘方志敏同志手握百万经费,却身着旧衣,这一幕深深触动了我,让我对审计工作的廉洁本质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透过“妇女合作社账册”展品,学生们领悟到“金融为民”的真谛。


通过此次“理论+实践”的沉浸式教育,学生突破了传统革命史认知,在政治家、革命家的基础上将方志敏补充定位为“经济学家+改革实践者”。投资学张一璐同学表示:“方志敏破解经济封锁的智慧,对当今国际金融博弈仍有启发。我们要在自己的专业学习和工作中践行红色精神,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熠熠光辉。”
当师生共同朗诵的《可爱的中国》声音再次在纪念馆回荡,历史与现实在此刻交织。红色金融创新班的探索证明:方志敏留下的不仅是赤诚信仰,更有一套穿越时空的经济哲学。在这里,数字账本与热血誓言共鸣,金融专业与红色基因交融,新一代青年正以方志敏精神为灯塔,在实现“活跃跃的创造”中奔赴山河。(文/图 王馨月、杨馨悦、赵姗)